福寿山之白云溪古道

时间:2024-12-06 08:46:38


七八年前,我到白云禅寺来参法师处,看到村里正在修一条公路,将寺前一段麻石铺就的老路挖得七零八落,很是惋惜——这样古朴的道路实在不多了。

后来,不时听驴友们提起福寿山的平浏古道,很感兴趣。我有直觉,白云寺那一条路肯定是古道的一部分!4月24日我到思村办事,唤醒了体验平浏古道的宿愿。两天后有难得的好天气,心动不如行动,带上妻子、儿子,一早赶到了白云禅寺。

三年前,来参法师就圆寂了,现在住寺的和尚是常海法师。他来了三年却从未从寺后的古道上过福寿山,也不知道路有多远,怎么走,这位法师肯定不是行脚僧啊。

绕过寺院就是古道。古道一开始是伴着白云溪往上走。到寺院之前,就发现春雨之后的溪水清洌且流量颇大。而离寺之后,青翠参差的竹树遮天蔽日,仅闻溪声潺潺而不见其形。峰回路转,路左有一小叉路向下,我们不约而同去看溪水。

真是喜出望外,一幅开阔壮美的画卷突现眼前。溪水从一块巨大的长方形石梁上漫过,冲到一块极完整也不知究竟有多大的花岗岩山体上,如无数白色珠玉跳跃翻滚,然后落入深不可测的涧底。“哗哗”清唱声中,有“隆隆”低吼从瀑底传来。

大石梁前还有很多相对较小的巨石,使溪水曲折环回,缓急有致,集散不定,起伏跌宕,数不清有多少形态。溪水纯净,溪中之石没有青苔,干净得很。坐溪边,观胜景,听溪声,吸仙气,品山泉,虑息神清,浑不觉时光流逝。

一路都是上山,基本上没什么叉路,路愈上而被人为破坏的痕迹愈少。古道足有1米多宽,两边是排列齐整的大麻石片,中间铺的石块相对小一些,也十分平整。护路的石墈,靠山的排水沟,建得坚实合理,看不到一处塌方。这一段路的垂直海拔不应小于1000米吧?路虽然是依山势布局,但转弯处的角度较大,也没有特别陡峭的路段,骑马、坐轿都没有问题。沿路有三四座大小不一的石桥横跨白云溪,依然完整牢固。在山洪暴发经常发生的福寿山区,年代如此久远而路和桥都安然无恙,设计之巧妙精到,建造质量之高,令人叹服。如果平江的路桥评比,白云溪古道在使用年限上,祖师爷爷的位置是稳居的,设计和质量单项也能得奖,古今一比,感慨系之。

山林茂密,生机勃勃。石板路上落下的松针、竹叶、野花比比皆是,出土不久的竹笋比赛似的往上窜,春天里微微吹拂的山风偶尔送来一缕幽香,来不及品鉴,却再难寻觅。刚刚学会飞的无名小鸟,在枝头似跃似飞,“叽叽喳喳”不知闹些什么。登山的高度随着体力的付出而增长,竹海、悬崖、梯田和山下的水库、集镇陆续融入逐渐广阔的视野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