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核酸的紫外吸收
核酸分子的碱基都含有共轭双键,在260nm紫外波段具有最大吸收峰,利用这一性质,可以对核酸、核苷酸、核苷、碱基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。
2、DNA的变性
(1)定义
DNA在各种因素作用下,由双链解为单链的过程称为DNA变性。
(2)变性因素
加热、加酸或加碱,其中最常见的使DNA变性的方法是加热。
(3)结构变化
DNA变性时,维系碱基配对的氢键断裂(并不是多核苷酸断裂),也就是说不破坏一级结构中脱氧核苷酸的序列。
(4)吸收值的增加
DNA变性时,链解过程中,由于更多的共轭双键得以暴露,DNA在260nm处的吸光度随之增加,这种现象成为DNA的增色效应,它是监测DNA双链是否发生变形的一个最常用指标。
(5)溶液粘度降低DNA
DNA变性时,由原来比较“刚硬”的双螺旋结构,分裂成两条比较柔软的单股多核苷酸链,从而引起溶液粘度降低。
(6)Tm值
Tm值是指核酸分子内双链解开50%时的温度,也称为融链温度,DNA的Tm值与其DNA长短以及碱基中的GC含量有关,DNA分子中GC含量越高,Tm值越高,DNA分子越长,Tm值越大,离子强度越高,Tm值越高。
3、DNA的复性
DNA的变性是可逆的,在适当条件下,变形的DNA两条互补链可重新配对,恢复天然的双链双螺旋结构,这一现象称为复性,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,这一过程成为退火,退火产生减色效应,但是,热变性的DNA速度冷却至4℃以下,DNA不可发生复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