笑窝的位置在哪(有酒窝的人真的会喝酒吗?)

时间:2024-09-14 09:45:51

经常听到有人说“有酒窝的人喝酒可厉害啦!”那么,真的是这样么?

一、酒窝的概率和位置

酒窝,亦称笑窝或笑靥。它可在面部许多地方出现,多数人出现在颊部,其次是在嘴角旁。据调查,东方民族自然酒窝出现率为1:18,有一个酒窝的占34.2%,2个的占59%,3个的占5.6%,4个的占5.2%。

二、酒窝的特征

酒窝位于嘴角斜上外侧约2~2.7公分处,有圆形、线状两种,一般为在做微笑表情时凹洞最是明显可见。传统酿酒工艺过程中,会将混合好的五谷放入缸里,然后将中间掏空,露出缸底,沿缸壁堆砌,形成一个坑,就叫酒窝,这个应该是酒窝的本意。脸颊上由于肌肉缺陷而形成的特征跟酒窝很形似,因而得名。

其实,还有一种“脸坑”叫做梨涡。梨涡位于嘴角斜外下侧约1公分处,梨涡较酒窝小且较不明显。有传言说梨涡一词源于南宋“君恩许归此一醉,旁有梨颊生微涡”一诗句,故所谓“梨颊生微涡”者,即宋妓黎倩也。

三、酒窝和喝酒有什么关系?

事实上,酒窝跟“能不能喝酒”还真没啥关系——天然的酒窝可能是由于面颊部肌肉缺陷而导致。有一种说法是,酒窝面部肌肉缺陷是颧大肌、颧小肌、笑肌共同成就的结果。

还有一种说法是,酒窝是由皮肤下面的肌肉活动形成的,人体大部分肌肉都由肌腱纤维牢固地附着在骨头上,如胸肌、下肢肌都是这样。

面部的表情肌是个例外,它直接附着在面部皮肤上,表情肌收缩的时候会牵动面部皮肤,于是面部出现各种皱纹,产生喜、怒、哀、乐的表情。

一笑脸上的两个小酒窝,就是面部皮肤与面部表情肌如颊肌、笑肌相对牵动形成的。能不能有酒窝,跟表情肌的发达程度有关。笑肌不那么丰满,面部皮下脂肪不那么多的人,一般微笑时候不会出现小酒窝。

酒窝是隐性遗传,隐性遗传是指一对基因中隐性基因必须成对,其决定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,显性遗传是指一对基因中,显性基因不用成对,只要含有一个显性基因其决定的性状就会表现出来。

四、那能喝酒的人到底是何方神圣呢?

我们日常摄入体内的食物都需要经过代谢,才能消化、吸收,酒精也一样。摄入体内的酒精(乙醇) 需要经过乙醇脱氢酶转化成乙醛,乙醛经过乙醛脱氢酶转化成乙酸,乙酸再分解为脂肪、水和二氧化碳。所以,喝酒多了,“啤酒肚”自然就出来了。

然而,决定一个人的酒量大小、能不能喝酒的重要因素是乙醛脱氢酶的功能状态。乙醛脱氢酶的功能状态欠佳是由基因缺陷导致的,这种缺陷在亚洲人身上普遍存在。其中,在我国以广东的汉族最高(31%),台湾次之(30%),上海也达到了25%。普遍来看,南方人比北方人占的比例大。所以,北方人比南方人酒量大。

五、长期饮酒有哪些危害?

乙醛的危害要远大于酒精(乙醇)本身,体内乙醛堆积轻者可表现为面红耳赤、头晕目眩、心跳加速。严重者还会导致消化性溃疡、肝损伤,长期饮酒会大大增加食管癌、咽喉癌、肝癌等肿瘤的发病率。同时,饮酒与心血管疾病也是密不可分的,饮酒量与高血压、心房颤动及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。

乙醛堆积有两个原因:一则,乙醇可快速转化成乙醛;二则,乙醛不能及时转化成无毒的乙酸。这两种状况的出现也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,除了自身饮酒速度过快,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因缺陷的问题了。

六、缓解酒精危害的措施

如果你不得不喝酒,可以参考以下方法,缓解酒精带来的困扰:

1、限制饮酒的速度:喝慢点;

2、限制酒精的摄入量:喝少点;

3、限制酒精吸收速度:不要空腹饮酒;

4、加快酒精代谢:饮酒后多喝水。

解酒中药

事实上,还有很多可以帮助解酒的中药,其中还有一个特别有名的方剂叫做“葛花解酲汤”——由葛花、木香、砂仁、茯苓、猪苓、人参、白术、白豆蔻、青皮、陈皮、神曲、干姜、泽泻构成,出自《兰室秘藏》。

具有化酒祛湿,温中和胃之功效。主治饮酒过度,湿伤脾胃,症见眩晕呕吐,胸膈痞闷,饮食减少,心神烦乱,小便不利或泄泻。临床上常用于治酒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