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箭之地所指哪里(说文解字:“新疆”的“疆”)

时间:2024-10-14 10:15:50

jiāng


【字形演变】


【本义】——保家卫国

甲骨文的“疆”和楷书的“疆”相比,几乎没有什么变化,都是一把

)和几块

)。你可能会纳闷,这么一目了然的部件,到底哪里讹传了呢?其实讹传的是人们对这个场景解释



你会如何解释一把弓和两块田的场景呢?有人解释为一种测量方式,按他们的说法,古人丈量土地靠的是箭,拉满弓射出去,从箭头落下的位置到射箭的起点,这之间的距离就叫“一箭之地”,也就是“疆域”的由来——但很显然,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。


从意义上看,“边疆”并非“射箭”而来,而是被“保护”出来的。国土的边疆地区从来都战事频仍,我们学过很多描写边塞的诗歌,像是“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”“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”,都展现出戍边战士的英勇无畏,可见戍守边疆的艰难、危险



什么叫做“疆”?就是需要保护的土地,需要用武力镇守、去威慑入侵者的地方。


古人战斗的武器基本分为两种,一是用,二是用。军队打仗一般都是拿着矛、戈、枪等近战兵器,互相冲锋。既然“疆”也作为战争不断的地区,那为什么这个字的左边不是“戈”,而是“弓”呢?这个话题很有意思,因为“”倾向于守城门时使用。



古时候的城门口,会在左右两边安排两个人站岗守卫,他们手里拿着兵器,防止可疑人员闯进门内;而“”是守边疆用的,因为弓箭的射击距离显然比“戈”这类近战兵器要长得多,在视野开阔、地广人稀的边塞地区,拉弓射箭的效率也就比挥舞枪戈高得多了。



因此,守土地用弓箭,守城池用戈,所以“新疆”的“”,是指需要用弓箭保护的土地,即国土边界的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