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泉县是哪个省(陕西省甘泉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)

时间:2024-07-08 16:15:27

甘泉县位于延安市中部,东接宝塔区,西临志丹县,北连安塞县,南毗富县。素有“美水之乡”称谓的甘泉县,是革命圣地延安的南大门。其军事位置甚为突出,古代即为南北通衢要塞,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,各类战事频仍;现当代仍属军事咽喉,著名的劳山战役便发动于此,而且不愧为我军战斗史上辉煌的经典之笔。千百年来,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甘泉人民,历经坎坷,辛勤劳作,共同创造了文明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,其中不乏凝重而厚实的军事历史和文化。许多革命英烈抛头颅、洒热血,前仆后继,为甘泉的解放事业和其他革命事业英勇牺牲,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,值得大书特书。

历史沿革

甘泉县因城南神林山麓泉水而得名,始于唐代。《太平寰宇记》记载,县南谷崖有泉水,飞流激射,甘甜味美,故名甘泉。

县境东部(石门子以东地区)秦汉时期为雕阴县地,北魏神龟元年(518),设立石城县。西魏废帝三年(554),改石城县为因城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),设立伏陆县。天宝元年(742),改名甘泉县。

县境西部,西汉设立雕阴道,东汉初废。北魏太和元年(477),置因城县,唐武德二年(619),改名金城县。天宝元年(742),又易名敷政县。元代至元六年(1269),撤敷政县,辖地入安塞县。

明洪武二年(1369)五月,改延安路为延安府,辖甘泉县;九年(1376)六月,设陕西承宣布政使司。

清(1644~1911),实行省、道、府、县级行政制,甘泉县属陕西省延榆绥道延安府辖。

民国二年(1913),废府、州、厅制,省下设道、县两级,甘泉县隶属陕西省榆林道。

民国十六年(1927),撤销道制,省直辖县。

1935年初,创建陕北和陕甘边苏区,甘泉解放。今境劳山一带为肤甘革命委员会辖区;清泉及临真一带为红泉革命委员会辖区;道镇、府村川一带为鄜甘革命委员会辖区。11月,成立甘洛县苏维埃政府,隶属陕甘省,原安塞所辖桥镇、下寺湾、石门入甘洛县,原甘泉所辖临真入延安县。

1937年,改甘洛县政府为甘泉县抗日民主政府,隶属陕甘宁边区政府管辖;同时并存国民党甘泉县政府(辖今甘泉东南部及延安市南部),隶属国民党陕西省政府第二行政督察署管辖。

1941年,甘泉属陕甘宁边区直辖县。

1942年,陕甘宁边区分置延属、绥德、关中、陇东、三边分区,甘泉改属延属分区管辖。

1949年5月,撤销延属分区,设陕北行政公署,甘泉隶属陕北行政公署。

1950年5月1日,撤销陕北行政公署,设陕西省延安分区专员公署(简称延安专区),甘泉隶延安专区。

1958年12月,甘泉县并入延安县。

1961年9月,恢复甘泉县制。

1969年,延安专区改称延安地区,甘泉隶延安地区。

1996年11月5日,国务院(国函84号)批复,撤销延安地区行政公署和县级延安市,设立地级延安市。甘泉县属延安市领辖。

行政区划

明弘治十七年(1504),甘泉编户23里。嘉庆七年(1802),归并为二里,即东作里,编160牌应差;西城里,编58牌应差。清光绪至宣统年间(1875~1911),仍为东作、西城二里。

中华民国元年至九年(1912~1920),甘泉县分设劳山、白鹿、太白、麻作、河西、道佐铺、临镇7乡49里196个村。民国九年至十八年(1920~1929),分阿落、城市、道佐铺、康黎、临镇、真川、盘龙、金丸、基城9乡28里。民国十九年至二十三年(1930~1934),分劳山、高哨、美水、康黎、温泉、真川、麻洞、金丸、基城9乡和城关、道佐铺、临镇3镇,46保144甲。

1935年11月至1937年,甘泉设一至四区19乡,四区分别驻蔡家沟、下寺湾、雷家沟、甄家湾。1937年至1947年3月,甘泉设一至五区19乡,五区分别驻桥镇、下寺湾、高哨、劳山和府村。1947年4月,国民党军侵占甘泉,全县设城关、临镇、府村、道佐铺4区3镇20保。

1948年3月,甘泉县解放,时设城市、香林、银矿、太和、道镇5区20乡。1949年2月城市区改为城市直属乡,全县设4区19乡。

1958年12月,撤销甘泉县制。

1961年9月,恢复甘泉县制,全县划为7个人民公社103个大队(沿至1970年),即:桥镇、道镇、下寺湾、王坪、劳山、甘泉、府村公社。

1971年,撤甘泉公社,设城关、高哨公社。

1978年,高哨、城关公社合并复称甘泉公社。

1983年,改公社为乡(镇)。全县划为8乡1镇,沿用至今。

桥镇乡(驻桥镇),辖11个行政村29个自然村。

下寺湾乡(驻下寺湾),辖13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。

雨岔乡(驻雨岔),辖5个行政村14个自然村。

石门乡(驻石门),辖19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。

高哨乡(驻高哨),辖14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。

劳山乡(驻劳山),辖10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。

道镇乡(驻道镇),辖20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。

东沟乡(驻东沟),辖12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。

城关镇(驻县城南关),辖12个行政村29个自然村。

1990年,全县仍为8乡1镇,116个行政村,295个村民小组,318个自然村。1998年,经过申报、审批、备案后,将“下寺湾乡”改为下寺湾镇,“道镇乡”改为道镇。全县便划为6乡3镇。其他如乡镇机关驻地、辖区、地域等均未改变。

2001年,撤销雨岔乡建置,将其辖区并入下寺湾镇,机关驻地仍在下寺湾村,全镇下辖18个行政村、42个村民小组。全县从此划为5乡3镇。其他如前。

2002年,撤雨岔乡并入下寺湾镇,改道镇乡为道镇,全县共5乡3镇。

2005年,为了规范全县农村地名名称,在基本保持原名不变的同时,对个别分设、搬迁、新建以及重名的村组进行了命名、更名。重新命名、更名之后,全县行政村仍为116个,村民小组则变为293个。变化相对较大的是自然村。

2010年,全县划为5乡3镇,包括桥镇乡、石门乡、高哨乡、劳山乡、东沟乡和下寺湾镇、城关镇、道镇。共有117个行政村,298个村民小组,265个自然村。

2011年,撤销高哨乡并入城关镇。道镇撤销东沟乡并入道镇。

2015年6月28日,陕西省调整乡镇行政区划,撤销甘泉县城关镇,设立美水街道。

2022年甘泉县辖1个街道、3个镇、2个乡:美水街道、下寺湾镇、道镇、石门镇、桥镇乡、劳山乡。甘泉县人民政府驻地美水街道。

2023年县域总面积2300.7平方公里。全县辖3镇、2乡、1个街道办事处(桥镇乡、下寺湾镇、石门镇、劳山乡、道镇、美水街道办事处),62个村民委员会,9个城镇社区。总人口8.9万人,常住人口7.9万人,民族分布以汉族为主,兼有回族、维吾尔族、彝族、蒙古族等少数民族。

大美陕西欢迎你!